发布日期2015/1/26 15:29:32
近年来,各地老年大学发展迅猛,同时又陷入教育资源短缺、无法满足“老有所学”需求的困境。笔者一位朋友退休后受邀担任当地老年大学校长。每次见面,他都大叹苦经:“忙死了,愁死了,急死了!”忙的是人手不足,一人要干几个人的活;愁的是师资、经费、场地、设备等不足,无法满足教学需要;急的是资源有限,把许多热情高涨的老人拒之门外。
 
这位朋友所言绝非个别现象,而是我国各地老年大学的真实写照。老年教育如何走出困境?单纯依靠多办几所老年大学,显然无法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。应该认识到,眼前的困境既是我国老年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,也是发展老年教育、促进社会和谐的良好机遇。而发展老年教育,必须去除“固态化”模式。所谓老年教育中的“固态化”,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:一方面是地域的固态,几乎所有的老年大学都设立在城市,广袤的农村乡镇难寻老年大学的踪影;另一方面是思维的固态。老年大学这个固化的名称就值得追问:为什么一定要叫“老年大学”呢?据了解,欧美等国家一般都把老年大学称为“第三年龄大学”,也有的叫“退休学院”、“资深公民大学”、“忘年大学”等。
 
另外,发展老年教育必须改变“单一化”模式。首先,办学渠道单一。目前,各地的老年大学都是依附于政府的,否则就无法获取合法地位。这种单一的办学渠道决定了资源供给的有限性。以有限的资源应对无限的需求,矛盾自然加剧。依笔者浅见,政府的主要职责是依法治教,即制定政策法规,规范办学行为。只要是在政府政策法规许可的范围内,各种形式的老年教育机构和组织均应该获取“准生证”。如此,社会中蕴藏的巨大资源就会被极大限度地释放出来。举例来说,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新型敬老院,就是在过去养老院的基础上引入了医疗护理康复保健。据笔者观察,除了一日三餐外,老人们无所事事。如果能在这类敬老院中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,不也是另一种形式的“老年大学”吗?
 
其次,老有所学形式单一。当下,老年大学是老年人学习音乐、舞蹈、艺术、保健、家电维修、养殖、种植、服装等的唯一去处。我国以“教育大国”著称,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。各级各类学校为什么不能向老年人开放呢?纵观国外老年教育现状,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高等教育,都是向老年人开放的。就我国高等教育现状而言,一些大学尤其是高职院校生源不足,接纳老年人就读完全具备条件。即使收取一定费用,此举也会受到老年人欢迎。
 
再其次,教育对象单一。现有的老年大学都是面向具有学习能力的老人的,对于那些行动不便以及盲聋残障老人,应不应该成为老年教育的对象呢?答案显然是肯定的。澳大利亚有一位玛丽·朗曼夫人,她晚年不幸失明。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,她专门为失明老人办了一所“第三年龄大学”。玛丽夫人的献身精神,获得了澳大利亚人民的高度赞扬。为此,澳大利亚政府于1997年授予她“最受尊敬的资深公民”称号。
 
其实,“单一化”是另一种形式的“固态化”。而去除“固态化”的思维,需要开阔的视野、开放的姿态、开明的政策。唯有如此,我国老年人的求知、求康、求乐、求友、求为才能落到实处。【点击咨询】
 
 
电话:0574-55710102、0574-56563650 E-mail:leo@zikaozhuxue.com 宁波事业部地址:宁波市海曙区府桥街3号恒隆中心北裙楼5楼Copyright © 2010-2016,www.igoes.org,All Right reserved 浙江弘德教育集团
©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严禁复制   浙ICP备14001100号-2